2007年9月28日 星期五

又聽到有直銷在吹喇叭

森青直銷鼓吹學歷無用論


轉載自東森新聞


2007/09/27 17:36
記者陳嘉惠、康芳榮/台北報導

昨(26日) 標榜銷售有機蔬果的「森青利通」公司,被立委陳朝容質疑,鼓吹學生休學、加入直銷可月入百萬;而60年代的老牌歌手「舜華」則負責北區業務,鼓吹「學歷無用」論,號召到學子放棄學業,成為她的下線。對此,森青利通董事長范為超強調,絕無鼓吹學生加入直銷可月入百萬。



雖然范為超直呼冤枉,但森青利通辦公室裡的佈告欄,貼的都是高學歷找不到工作,或是畢業即失業的新聞,還有一張張標榜可以賺大錢的「百萬圖騰」直銷單,不免令人心存質疑。



除了辦公室裡的海報、文宣攻勢,早年藝名舜華的老歌星江桂玉母子更是森青利通可號召到這麼多青年學子的關鍵人物;江桂玉已從會員做到變成顧問,連他的兒子也成為講師,兩人的影響力,從見證學生的文章中字字句句皆來自江桂玉的話,便可一目了然。

據說擔任顧問的江桂玉還鼓吹「學歷無用」的論點,唸書不如賺錢的觀念,在母子檔的夾攻遊說下,成功號召不少青年學生。而這位老牌歌手變成直銷顧問,還被爆出是鼓吹學生休學加入直銷的關鍵人物,也讓人再度想起這位老歌手的存在。


 


後記:我看到新聞裏其中一個學生哭喪著臉說的話,心中只想到,又是一個迷糊、涉世未深的孩子。另一個孩子的父母親哭著請他回家的畫面,讓我很難過。


直銷是什麼?可以問問學校裏相關學門的教授,我了解的是,一個經濟環境裏,有人賺錢,就有人虧錢,什麼制度都一樣,都是財富重分配。


再聽到是賣有機食品的,相信跟衛生紙的故事差不到那去。


台灣的農業環境:


一、差異化策略:管會裏有說過企業策略的走向可分為3個方向:1.成本領導  2.差異化 3.市場規模,台灣的農業因為不具規模經濟,因此在BEP(損益兩平)分析中固定成本回收的速度比其他國家(如美國)慢很多,例如:噴農藥,台灣的農民一般是以人工噴灑,有點規模的用機器,美國農民都用飛機,你覺得誰灑得快,誰灑的面積大。因此只適合以差異化為發展目標,例如:完全有機食品,超大蓮霧,超大葡萄,超大西瓜,超好吃三星蔥。


二、超GB的菜蟲:3、40年前,我的母親在還沒考上北女師前每天5、6點就得挑著一些青菜、水果到鎮上的市場上叫賣,但是市場行情通常會被一業菜蟲故意壓低價格而賣不出去,最後在上課前就得以很低的價格賣給這堆菜蟲,這個故事是我在長大以後才聽到的,我相信台灣的農民也一定經歷過類似的故事。國際上類似故事還發生在咖啡豆,有興趣的可以自已上GOOGLE新聞。


重點來了:


一、我為什麼要向直銷商買有機食品,市面上有其他選擇嗎,有機農產品有因為直銷制度而減少中間的加值嗎?很存疑?


二、台灣有機食品有產值限制有多少=直銷商的營運成長能力=搞農產品直銷能賺多少、賺多久?有腦子的你可以想想。


三、幫助農民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嗎?一定要找這家直銷嗎?注意他開的是公司,不是非營利組織,公司很像都以營利為目的。


孩子們,腳踏實地點吧!你們並沒有因為知道這家直銷的制度而握有比其他人更多的籌碼!


註:我有一個國中同學,國中畢業後重考上明新工專,連5年拿獎學金,五專畢業後保送屏科大,畢業後後保送北科大研究所,現任某知名企業總工程師。最近他跟我說他想唸財經研究所,讓我幫他找書、補習班,我被嚇了一跳。他這種菁英因為都怕沒競爭力而不斷進修,你還覺得唸書沒用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